當前位置: 外文局
建局70周年座談會資深專家代表黃友義:讓人不留遺憾的外宣大平臺
發(fā)布時間:2019-09-20    來源:中國外文局
[字體:]

——在慶祝中國外文局建局7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fā)言

資深專家代表  黃友義

(2019年9月4日)

尊敬的坤明同志,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外文局也迎來了70華誕。我很榮幸能夠作為專家代表發(fā)言,與大家分享在外文局工作40多年的點滴感想和體會。

我是外文局對外傳播事業(yè)發(fā)展的見證者。從1975年初大學畢業(yè)來到外文局工作,到2018年秋天正式退休,我經(jīng)歷了上個世紀外文局業(yè)務的轉型,看到了新時代外文局的新發(fā)展、新氣象。40多年間,外文局已經(jīng)從單純的書刊傳播單位發(fā)展成為包括傳統(tǒng)書刊、新媒體、國內(nèi)外交流活動在內(nèi)的國際化傳播和研究機構。

我是外文局對外傳播事業(yè)發(fā)展的參與者。40多年間,外文局兩次派我出國留學,讓我有機會學習了解對外出版,有機會在國內(nèi)外論壇上直接面對國外受眾講述中國故事。更加有幸的是,我全程參與了中國網(wǎng)的創(chuàng)辦,參與創(chuàng)辦了在外宣領域頗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對外傳播》雜志。我還以籌委會秘書長的身份參與了2008年在上海舉辦的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通過這次國際翻譯界的盛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發(fā)展成就和翻譯工作的水平,確立了中國翻譯協(xié)會的國際地位。外文局讓我有機會為兩任黨的總書記擔任口譯翻譯,讓我有機會參與領袖著作的翻譯出版,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毛澤東詩詞》英文版校對,到近年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翻譯出版。能夠為領袖著作翻譯出版工作貢獻微薄力量,我感到十分榮幸。

我是外文局對外傳播事業(yè)走出低谷的共同奮斗者。上個世紀90年代,外宣事業(yè)面臨嚴峻形勢,人員流失十分嚴重,傳統(tǒng)書刊業(yè)務大幅下滑,大多數(shù)外文翻譯部門都“關門歇業(yè)”。對此,我也曾倍感焦慮。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堅定的信念幫助我們一道爬坡,開拓國外市場,建立新的傳播渠道,度過了那段艱難歲月,迎來了新的發(fā)展階段。

我是外文局對外傳播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追隨者。我剛參加工作時,組織上就給我指派了一位老翻譯當師傅,手把手教我。40多年的歲月里,我有幸在11位外文局領導的指導下工作,我調到局機關工作后,先后與5任局總編室主任和5任局國際合作部主任共事,我與一代又一代的專業(yè)人員切磋業(yè)務、共同提高。40多年來,我向領導和同事們學會了認真做事、低調做人,學會了困難時不放棄、順利時不驕傲,學會了文字工作一絲不茍、翻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會了對他人要寬松、對自己要嚴格,學會了對上級要尊重、對下級要愛護,學會了在同行面前要謙虛、在對手面前要堅強,學會了要善于學習、開闊視野。這些聽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特別是做到位并不簡單。對我來講,40多年前這些話語只是一些概念,而后來成為我遵循的原則,至今受用。

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文局面臨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也面對許多新的挑戰(zhàn)。傳播內(nèi)容在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際傳播,讓外文局的業(yè)務站到一個新的平臺上。受眾在變:從少數(shù)關心中國的專家學者到遍布五大洲、日益擴大且多樣化的國際受眾,我們有了更廣闊的傳播中國的舞臺。傳播手段在變:多媒體、融媒體、新技術讓我們有了更豐富的傳播手段。傳播形式在變:書刊本土化出版發(fā)行、主題論壇、書展影展活動、視頻產(chǎn)品、課題研究、合作辦書刊,使我們的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化、國際化。當然,人員隊伍始終在變,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長給外文局注入生機活力和發(fā)展希望。

在看到諸多變化的同時,我更希望看到更多的進步和改善。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強化社會各界對外文局對外翻譯隊伍重要性的正確認識。今天的世界不合理且讓人無奈的地方很多,國際對話主流語言仍是英文而不是中文就是一例。沒有一支強大的融通中外語言和文化的對外編譯隊伍,就不可能完成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任務。而很多人把專業(yè)對外翻譯等同于普通翻譯,就如同把高雅藝術舞臺上的芭蕾舞等同于街頭巷尾的廣場舞。同樣,對外記者和編輯人員要了解外國受眾的心理,工作難度也大大超過國內(nèi)傳播。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借此機會提3點建議:

一是采取多種措施,增強對外翻譯人員的榮譽感。希望參與黨政文獻翻譯的中青年人,在一項重大任務完成后有機會得到上級領導的接見和鼓勵;在一些重要會議上,建議給中青年翻譯代表特設旁聽席位,讓他們直接聆聽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

二是特事特辦,提高對外翻譯人員的待遇。從一定意義上講,對外翻譯是特殊行業(yè),面對社會上眾多的就業(yè)選擇,高校畢業(yè)生加入這個行當?shù)囊庠覆桓?,導致后繼乏人。建議通過設立黨政文獻翻譯基金、青年對外翻譯基金等方式,把青年人的精力和時間從工作簡單報酬又高的其他社會翻譯引導到從事對外翻譯工作上來。

三是提高對外翻譯高級職稱人員比例。外文局近3000人的隊伍,具有高級職稱的只有十分之一,與許多其他事業(yè)單位相比差距較大,不利于人才隊伍的發(fā)展壯大。建議中央有關部門能夠高度重視對外翻譯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給予更多支持,增加外文局對外翻譯高級職稱的名額。當然,我們外文局的同志也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讓對外傳播事業(yè)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